假如有天你在网上冲浪,忽然看到这样一条视频。
标题,叫《1个男孩,2只猫咪》。
出于对猫主子的天然喜爱,你充满期待地点开视频。
开始,片中对猫咪的爱抚让你而浑身舒畅。
哪知刚过几分钟。
急转直下,出离愤怒。
有这种感受的,绝不止你一人。
于是网飞就聚集了彼此陌生,却感同身受的这群人,讲述出了这段曲折的故事——
《别惹猫咪:追捕虐猫者》。
这部纪录片刚出,豆瓣开分9.0。
但很快,就掉到了8.5分。
看过片子条姐想说。
单就可看性和悬念设置,《别惹猫咪》绝对是9分+级别的水准。
至于为什么会掉下“神坛”?
先卖个关子,后面细聊。
先说一点。
大家对这片汁源的反应,也出现了很久未见的矛盾心理。
看过的人一片愤然,没看过的人左右为难。
对于这些朋友们。
条姐的建议是,在观看过程中沉下心来,放下追求猎奇的姿态。
也唯有如此。
这段染血的“互联网往事”,才有二次曝光的价值。
01
上个10年,我们像今天这般欣喜地跨入“一字头”年代。
世界大变样,尤其是互联网。
有资料显示,直到年,网络视频容量在以每年30%的速度扩张。
快速发酵的内容,我们多了一份敏感。
许多人转发的东西,我们很难抗拒好奇心的诱惑。
更何况,那些转发里还带着这样的字眼——
“快看吧,不然很快就看不到了。”
视频的前半部分条姐已经提到过了。
一个身穿帽衫的男孩,抚弄着2只猫咪。
而后才真正窒息。
画面中的这个人,将2只猫咪放进吸尘器抽真空的袋子。
接着,一点一点地抽光了袋子里所有的空气。
不仅如此。
他还用僵尸号发布了多张把玩猫咪尸体的照片。
曾经“手贱”的网民炸了锅,扬言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变态人肉出来。
就在所有人义愤填膺的时候,他有了新动作:
拿一个已经曝光的“马甲”,赞了一部电影的预告片。
这部电影叫《猫鼠游戏》,由小李子和汤姆·汉克斯主演。
讲的就是FBI史上最年轻的通缉犯,如何接连摆脱追捕的故事。
接着。
他又po出了一张照片,正脸打码,手托着小猫。
用意很明显。
这个虐猫狂魔,就是给全体网民下了封挑战书。
战书一下,自是有人气冲冲地应战。
他们把视频里每一帧画面截图,分析每一处细小的物件。
特殊的狼头图案床单、某品牌香烟的包装...
最大的线索,是视频里那段嘈杂的人声。
全世界网友群策群力,终于有人听出来里面所说的是俄语。
当大家兴奋地顺着线索追查下去——
最终才发现,那段声音其实出自俄罗斯的一部情景喜剧。
这个变态,把所有人都耍得团团转。
一筹莫展。
就在这时,突然有则线报出现,爆出虐猫真凶的名字叫做卢卡。
盲目,但还能怎么办呢?
也只能打开搜索栏,输入这个名字。
不搜不要紧。
这一搜,还搜出来个“明星”。
在网上,这个卢卡的身份包括并不限于以下几重:
天之骄子瑞凡·菲尼克斯的表弟、性感天后玛丽莲·梦露的儿子、麦当娜的圈外男友...
他似乎有着无数粉丝和拥趸。
更诡异的是。
有传闻称,他和加拿大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犯关系暧昧。
人肉大军开始头疼。
还是头一次,因为对手的资料太多而非太少。
正当他们无从下手,又有新的虐猫视频流出。
第二则、第三则...
更惨烈,更凶残。
最恐怖的是。
又有人用未知马甲,发布了一段跟踪视频。
被盯梢的人,正是在人肉大军中的中流砥柱之一。
从网络,走到现实。
肩负正义使命的他们开始害怕了。
想去报案?
证据不足,警方也不予受理。
当有天。
这种如芒在背的威胁,终于被另外传出的消息解除。
这通篇故事,也终于翻开了它骇人听闻的一面。
02
年,某个星期二的早晨。
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栋公寓旁,保洁工如往常那般清理垃圾站。
忽然,他发现了一个上锁的行李箱,和许多黑色塑料袋。
以及,周围赶也赶不走的苍蝇。
出于好奇,他打开箱子。
结果,里面的东西让他终生难忘。
警方赶到现场。
拉起警戒线,清点着面前的景象——
那是一具不完整的人类尸体,还有一条死去的狗狗。
那些失去的身体部位去了哪?
在后面的几天时间,它们被分别邮寄到了执政机要部门。
甚至,是加拿大未来总理的办公室。
这就是当时轰动世界的“加拿大碎尸案”。
受害人名为林俊,32岁华人留学生。
然而真正让恐惧发酵的是。
在尸体被发现之前,一则视频就在某重口网络平台疯狂流传。
短短8分钟,挑战着所有人类能接触的感官底线。
杀人,肢解,X尸,甚至还将死者的器官吃下去了部分。
而视频的标题,简洁明了——
《一个疯子,一把冰锥》。
这笔法,眼熟吗?
随后,警方在现场找到的单据碎片锁定了这个名字。
水落石出。
带着引号的“网络杀手”打破次元壁障,成为恶贯满盈的凶手。
这个时候。
人们想了解的是,究竟什么“造就”了恶魔?
警方找到卢卡的母亲。
据她所说,卢卡一直是个温柔有爱的孩子。
从小受人欺凌,所以难免内向。
最大的兴趣爱好,就是电影。
在卢卡的众多收藏里,条姐着重说一部。
保罗·范霍文导演的《本能》。
故事高度限制级,描绘了一位美艳而致命的女郎,游走在男人中间。
而她作案的工具,正是冰锥。
显然。
《本能》之于卢卡,不仅是“私影最佳”,还是效法犯罪的蓝本。
更多内容,条姐不再剧透。
因为这还涉及到警察与卢卡之间最后一场,也是最精彩的一场博弈。
到这里,关于卢卡的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。
重要的,是他和每个人之间更深层次的羁绊。
03
回到最开始条姐卖的那个关子。
为什么这么多人看过,打下差评?
单从犯罪角度来看。
凶手手段完全不高明,甚至可以说是拙劣。
他所有的技巧,仅仅在于互联网上的伪装、造势、煽动情绪,并钻营体制的漏洞。
换句话说。
他或许是纸老虎,但《别惹猫咪》让他看起来坚不可摧。
若从纪实角度来看。
《别惹猫咪》又忽略了许多被害人方面的声音。
只留下朋友的一句担忧——
他是中国人,这么年轻就去世,他的父母要怎么办?
而现实中的后续故事,又那么让人寒心。
卢卡虽被判处终身监禁,但在狱中衣食无忧。
甚至还通过网上征婚找到了伴侣,拥有真实的粉丝群体。
不再像之前,要靠他自己开小号冒充。
卢卡的征婚交友网页
而他的母亲。
出书,靠贩卖儿子的故事赚得盆满钵满。
受害人林俊,却连名字都快被人遗忘。
但这一切,都还不是条姐不敢保存它的理由。
曾在网上扬言要将卢卡掘地三尺的,都打着正义的旗帜出发。
可在过程中,不是人人都能保有理智。
当有一人站出来承认自己是“虐猫真凶”的时候。
网民疯狂了,哪怕货不对板,也压不住火力。
当大家发现那人的真实身份离题甚远的时候。
他已经自杀,死于抑郁症的纠缠。
其后,全网又是熟悉的“雪花论”。
回头看看标题。
英文原版不经过滤,直接带着粗口的警告。
Dontf**kwithCats!
否则?
我们就把你“生吞活剥”。
否则,我们也成为自己想手撕的那个人。
这时候你才明白。
所谓恶魔,不一定非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。
他引动每个人心中的黑暗,让愤怒的人潮在不知觉间成为他的信众。
所付出的成本,仅仅是一些p图开小号的时间,以及网费。
条姐想到,刚巧最近的几部奥斯卡大热门为我们提供了时间上的参照。
《爱尔兰人》里。
60年代的犯罪,是你死我活的江湖恩怨。
《好莱坞往事》里。
70年代的犯罪,是幻梦破灭的情绪宣泄。
那么,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呢?
会不会是在网络环境的流量倾斜下,诞生畸形的“平民明星梦”?
会不会仅仅因为,获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