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椎体畸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细说颈椎病之颈型颈椎病 [复制链接]

1#

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周围重要组织(脊髓、神经根、交感神经及椎动脉)受累,呈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病。仅有颈椎退变而无临床症状者则称之为颈椎退行性改变。

在国际上确定颈椎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后,颈椎病被予以公认。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,据统计,本病发病率约为3.8%~17.6%,男女比例约为6∶1。其发病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压迫学说(静态、动态)、颈椎不稳学说、血液循环障碍学说。

根据临床表现,颈椎病属于中医的“痹证”、“痿证”、“痉证”和“眩晕”等范畴。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,肝肾亏损;外邪侵入,风寒湿之邪杂至;外伤及劳损等。

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

临床表现:

枕颈及肩部疼痛,颈肌僵硬,头颈活动因疼痛而受限。

体征:

颈肌紧张,棘突旁及关节囊有压痛点,头部活动受限。

有以下情况考虑颈型颈椎病:

1、颈部不适症状及压痛点;

2、X线有颈椎曲度改变、不稳定等表现;

3、应排除外颈部其他疾患(如落枕,肩周炎,肌筋膜炎等)。

颈型颈椎病检查

1、X线检查

正位片:

观察有无钩椎关节增生;有无椎间隙狭窄及椎间隙狭窄程;有无颈肋及第七颈椎横突过长;有无发育畸形如分隔不全及半锥体畸形。开口位还可观察环枢椎之间关系;有无半脱位,齿突有无骨折或缺如等。

侧位片:

a、生理曲度改变,如生理前凸消失或反张;

b、椎间隙改变;

c、椎体后缘骨赘;

d、椎体与椎管矢状径:椎体矢状径为椎体前缘中点至椎体后缘中点连线,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中点至椎板连线中点的距离,若椎管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小于0.75则为发育性椎管狭窄。

斜位片:

观察关节突有无增生肥厚,椎间孔有无狭窄。

动力性侧位片:

即过伸过屈侧位片,有利于对椎体不稳的判定。如屈伸位出现相邻节段椎体的轻度前后滑移,表明该节段不稳。

2、CT

用于诊断退行性变,能直接观察椎间盘及骨赘,能显示神经根孔是否狭窄,但后纵韧带骨化等原因对软组织分辨率不高,且观察范围有限,所以在颈椎病的诊断中不如MRI广泛和准确。

3、MR

是目前唯一直接评价脊髓损伤范围和程度的影像技术。是诊断颈椎病脊髓型的最好手段,可观察脊髓本身的生理及生化改变,如脊髓水肿,变性,空洞形成;

可以判断间盘退变情况,如MR成像为“黑间盘”表示椎间盘髓核已完全失水、变性;也可以观察脊髓受压情况;还可以观察椎旁软组织情况。

总之,MR在颈椎病,尤其是颈椎病脊髓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。

颈型颈椎病中医辨证治疗

1、风寒湿型:

临床表现:颈项强痛,伴颈肩麻木,颈活动不利,恶寒,头痛喜温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浮紧。

治则:祛风散寒除湿,通络止痛。

方药:羌活胜湿汤、蠲痹汤加减。

2、肝肾亏虚型:

临床表现:颈项酸胀、疼痛。项背不适,反复发作,或伴头晕目眩,腰膝酸软无力。舌质淡,脉沉细。

治则:补益肝肾,宣痹缓急。

方药:芍药甘草汤合二仙汤加减。

其他治疗方法

非手术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占极重要地位,以中医为主的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具有病人痛苦少、花钱少的优点,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得到康复。

据统计,非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8%,症状治愈率70%左右。常用手法一般有牵引、固定、中西药物、理疗等。

宋玉明大夫

网络

点击下方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